煤炭漲價成利潤“殺手” 京能電力上半年預虧3億元
由于煤炭成本大幅上漲,京能電力(600578)近日披露中報業績預虧公告稱,公司預計2021年上半年度凈利虧損3億元。
煤炭漲價吞噬企業利潤
京能電力主營生產、銷售電力熱力產品、電力設備運行,發電設備檢測、修理、脫硫石膏銷售等,產品為電力和熱力,業績主要來源于火力發電及供熱業務。
根據公司統計,公司下屬控股各運行發電企業2021年上半年度累計完成發電量352.41億千瓦時,同比增幅為6.32%,其中第二季度完成發電量162.57億千瓦時,同比增幅為1.11%;累計完成上網電量324.91億千瓦時,同比增幅為6.28%,其中第二季度完成上網電量150.44億千瓦時,同比增幅1.2%。雖然發電量和上網電量均呈現小幅增長態勢,然而,由于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公司的利潤被不斷壓縮。
7月20日晚間,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公司在預虧公告中稱,經公司初步測算,2021年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約-3億元,扣非凈利潤約-3.2億元。上年同期實現凈利潤8.37億元,扣非凈利潤8.24億元。對于業績由盈轉虧,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煤炭成本同(環)比大幅上漲,影響公司利潤同比下降。
年報顯示,2020年度,公司實現營收200.97億元,同比增長8.94%;實現凈利潤13.96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公司電力行業成本構成中,燃料費、材料費等達到165.61億元,占成本比例的86.09。公司在年報中表示,煤炭市場方面,煤價高位震蕩,宏觀政策和安全生產仍是決定電煤價格走勢的主導性因素,煤企整合對燃料供應也存在潛在影響。受嚴環保、高煤價、低電價以及電量交易市場激烈競爭等因素,燃煤發電企業整體經營壓力依然較大。
能源企業受益碳價上漲
時代證券研報顯示,受“雙碳”環保的要求、安全生產檢查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煤炭生產受限。與此同時,經濟復蘇、需求強勁則帶動煤炭價格上漲。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我國生產原煤3.2億噸,同比下降5%,比2019年同期下降6.1%,兩年平均下降3.1%,日均產量1077萬噸;進口煤炭2839萬噸,同比增長12.3%。截至7月16日,陜西榆林動力塊煤(Q6000)坑口價890.0元/噸,周環比上漲30.0元/噸;大同南郊粘煤坑口價(含稅)(Q5500)830.0元/噸,周環比上漲25.0元/噸;內蒙古東勝大塊精煤車板價(Q5500)799.0元/噸,周環比持平。
不過,由于煤炭價格上漲,多家能源企業今年上半年業績出現大漲。
近日,昊華能源發布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在58000萬元至65000萬元,同比增加48583萬元到55583萬元,同比增加515.91%到590.24%;新集能源發布業績快報,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11.55億元,同比增11倍;基本每股收益由去年同期的0.04元升至0.45元。
對于煤炭價格上漲對電企的影響,近日,國家發改委表示,一直以來,我國電力行業公用事業屬性較為顯著,電價較為剛性,火電企業常常受此困擾。煤炭成本在火力發電成本中占據較大比重,因此,面對收入端電價的剛性,煤炭價格波動對火電企業盈利的擾動十分顯著。還原電力商品屬性,有助于從供需的角度為電力定價,真實反映電力成本與供求關系,有利于增強火電企業的盈利穩定性。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