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領跌近日期市
昨日,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主合約以跌為主,但又有所分化,一方面,原油及化工品大多以下跌為主,其中,20號橡膠和原油的跌幅均超過5%,橡膠、低硫燃料油、苯乙烯、豆一的跌幅均超過4%,紙漿、燃料油、PTA的跌幅均超過3%,瀝青、滬鎳等9個品種的跌幅均超過2%;另一方面,煤炭繼續小漲,其中,焦炭和焦煤的漲幅超過2%,動力煤也小漲1.3%。
原油領跌期市
過去一周(5個交易日),國內外原油期價均出現了明顯回落,其中,石油瀝青周跌8.86%,上海原油周跌8.78%,低硫燃料油周跌7.34%,燃料油周跌6.74%。
近日影響石油市場的一個大事件是歐佩克+同意增加石油產量。18日召開的OPEC+會議達成以下成果:一是同意阿聯酋的原油減產新基線為350萬桶/日,并將于2022年5月生效(此前為316萬桶);二是同意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原油減產基線分別增加約15萬桶/日;三是OPEC+從8月起將石油產量提高40萬桶/日;四是計劃在2022年9月之前,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全面取消580萬桶/日的減產。
此次會議之后,國內外石油市場應聲下跌,周一國內期市夜盤期間,上海原油期貨更是跳空下跌,并帶跌幾乎所有國內夜盤交易品種,直至昨日才出現一些分化緩和跡象。
盡管油價下跌,但國內外投行依然幾乎全部看好油價。
高盛的點評是,這仍意味著2022年上半年的產量將比此前的預期低65萬桶/日,考慮到幾個歐佩克成員國無法完成配額,歐佩克每月可能將增產30萬-35萬桶/日,而不是協議規定的40萬桶/日,這將導致未來幾個月全球出現供應短缺。
花旗銀行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Ed_Morse稱,盡管歐佩克及其盟友(OPEC+)達成了增加石油供應的協議,但油價仍面臨進一步上行風險;油市非常緊俏,40萬桶/日的供應增長將是微不足道的;盡管疫情仍然猖獗,但石油需求明顯更高;夏季結束時,油價可能會進一步攀升。
瑞 士 寶 盛 集 團 分 析 師Carsten_Menke也表示,歐佩克+產油國的長期的額外產能是我們看到油價再次走低的關鍵原因,但我們仍有信心,油市正處于上行周期的最后階段。
國內的中信證券也認為,減產基準線上調時間和減產聯盟穩固性方面全面好于市場預期,有望支撐短期油價強勢表現,預計未來2-3年油價將維持在每桶60甚至65美元以上。
煤價繼續回升
盡管國內外石油價格大跌,但同屬能源的國內煤炭價格依然堅挺,焦煤9月主合約也是過去一周(5個交易日)國內期市唯一漲跌幅度超過10%的品種,三大煤炭期貨品種——焦煤、焦炭、動力煤分列周漲幅榜前三甲。
對于煤炭價格的頑強,國家發改委近日不斷發聲調控。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18日 (星期日)凌晨的權威消息,國家正在推進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總的目標是在全國形成相當于年煤炭消費量15%、約6億噸的煤炭儲備能力,其中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不少于2億噸,接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直接調度,另外4億噸是企業庫存,通過最低最高庫存制度進行調節……下一步,還將加快建設1億噸以上儲備能力,同時推動已投入運行的儲備設施增加存煤,加強管理,加快周轉,確保煤炭儲備能夠及時有效發揮作用。
另據業內人士消息,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擬定調控煤價十項措施,將逐一落實。
此外,根據國務院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1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上半年,央企累計實現凈利潤10232億元,首次突破半年萬億大關,同比增長133%,比2019年同比增長45%,兩年平均增長20.6%;煤炭企業原煤累計產量5億噸,同比增長5.4%;商品煤累計銷量6.6億噸,同比增長16%。
對于煤炭價格未來走向,目前研究機構觀點不一,其中,國泰君安分析,焦炭第二輪下跌預期強,但期價仍低于現貨價;華泰期貨認為,焦煤供需緊張格局暫難緩解,價格仍將堅挺;信達期貨認為,壓減粗鋼產量預期之下,焦炭需求預期下降,反彈或接近尾聲;一德期貨則提醒,關注后期煤礦復產、進口煤通關情況及政策端擾動。宗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