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問題屢被投訴 天鵝到家赴美上市前途難料
2021年7月3日,天鵝到家正式向美國SEC遞交了上市招股書,股票代碼為“JIA”,即將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主承銷商為摩根大通、瑞銀集團、中金公司。計劃發行5.17億普通股,估值高達30億美元。
據天眼查顯示,天鵝到家由58到家更名而來,58到家成立于2014年,2020年9月7日更名為天鵝到家。據悉,天鵝到家的服務已覆蓋全國400多座城市,服務1500萬戶家庭,為勞動者增加超過160億元收入。
年年虧損 盈利能力受質疑
招股書顯示,主營業務收入方面,天鵝到家2019年的主營業務收入6.11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增長53.3%。2020年的主營業務收入7.11億元人民幣(合1.09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16.4%。今年一季度,天鵝到家主營業務收入為1.97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一季度的1.42億元人民幣增長38.4%。
2018 年、2019 年,以及2020年,天鵝到家凈虧損分別為5.912億元、6.156 億元、6.147 億元;僅2021年一季度,虧損已達1.439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增虧21%。
2014年成立的58到家被認為是從58同城拆分出來,面對細分市場競爭的一個產品。而58同城在帶來流量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的虛假信息,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市場被瓜分,業績不斷下滑。2020年9月7日,58同城在美國退市。
記者觀察后發現, 58到家的業務包含維修、家政、洗護、月嫂、搬家、寵物等,走的依然是58同城“大而全”的老路。
7月4日,剛在美國上市的滴滴出行,因“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數據被國家網信辦下架。隨后,貨車幫、運滿滿和Boss直聘等幾家近期赴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也同樣被下架。
在招股說明書里,天鵝到家也提示到相關風險。
安全問題屢被投訴 平臺需承擔責任
打開新浪黑貓投訴頁面,關于天鵝到家的投訴1500多條,其中涉多起育兒嫂相關問題投訴。
如:2021年5月31日,投訴天鵝到家育兒嫂給孩子服用澆花水,10月嬰兒慘遭洗胃,維權未果,投訴者反映天鵝到家客服溝通強硬,僅在平臺回消息。
2020年11月,廣東深圳,通過天鵝到家聘請的保姆在雇主家做飯,十個月大的嬰兒掉床縫里窒息而亡,天鵝到家刪除相關簽約記錄,推卸責任。
2021年2月26日,有網友投訴育兒保姆不專業,第一個育兒嫂多次晚上抱著孩子在沙發上睡著,造成孩子斜頸,第二個育兒嫂更是資料和本人不一致,老花眼,忘性極大。與平臺溝通后只是說換人。
除此之外,還包含了保姆服務差、平臺不退服務費、中介費過高等問題,由此引發的“安全問題”。
針對本報采訪函,天鵝到家在回復中表示,天鵝到家為用戶和服務人員提供居間撮合服務,為用戶匹配合適的服務人員進行到家服務,也為服務人員提供合適的就業機會。關于投訴,平臺仍在保持積極與用戶的溝通和協調,我們將積極履行居間協調和溝通的義務,希望能幫助雙方調解糾紛。
江蘇斐多律師事務所嚴國亞主任律師向記者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無論如何,天鵝到家平臺,均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說多做少 難以輸出服務標準
天鵝到家ceo陳小華曾表示:原來天鵝到家只是撮合公司,幫阿姨找工作,現在要建立對阿姨的賦能和管理運營體系,包括給阿姨提供住宿,定級、定工資等。但市場反饋其仍不斷擴張規模,加大營銷力度,走58同城“流量為王”的老路。
某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天鵝到家成立7年虧損7年,一年比一年虧的多。用7年時間也沒能建立起家政服務的標準化,投訴居高不下,且不斷出現“安全隱患”。不精細化市場,上市了以后,再去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安全這些問題,都是“講故事”。安全隱患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往往是致命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全面三孩”政策實施、人們提高生活需求等因素影響,家政服務業發展迅速。2018年我國家政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同比增速接近28%,預計到2022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11131億元,前景廣闊,更多同類企業或參與進來,市場只會越來越細分,或將與天鵝到家形成更多競爭。
在招股說明書中,天鵝到家表示,本次IPO的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技術升級、改善家庭服務基礎設施、提升天鵝到家的品牌和服務認知度,以及潛在的戰略投資和收購用途。 (蘭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