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智教育0元,科藍軟件39萬 鴻蒙概念兩“龍頭”華為業務占比低
6月2日,華為正式發布鴻蒙操作系統,與計算領域的windows系統以及移動端的android、ios系統不同,鴻蒙采取分布式架構,劍指萬物互聯。在此背景下,鴻蒙概念股紛紛大漲。為了打擊炒作,監管部門日前已向部分公司發去關注函,要求說明華為訂單的相關收入情況。25日,華為鴻蒙概念股大幅跳水,思特奇閃崩觸及跌停,科藍軟件、九聯科技等公司全線下挫。從華為業務收入情況來看,傳智教育相關業務尚未形成收入,科藍軟件收入為39萬元。
鴻蒙系統課程未形成收入
華為本月初正式發布鴻蒙操系統,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至少3億設備搭載HarmonyOS,其中2億臺為華為自有設備,剩下1億臺來自生態產品合作伙伴。
華為打造HarmonyOS開源版本,幫助合作伙伴進行二次開發。同時將代碼捐贈于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設備開發者能夠利用開放鴻蒙系統采取了組件化的設計方案,根據設備資源能力和業務特征進行靈活裁剪,滿足不同終端設備對于操作系統的需求,利用合作伙伴逐步搭建生態建設。
“鴻蒙OS致力于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建立全場景的數字化世界,是華為打造AIoT生態的重要戰略布局。鴻蒙系統的正式推送,意味著華為生態即將進入蓬勃發展期,萬物互聯時代拉開序幕?!便y河證券認為,看好鴻蒙催化帶來的多場景智能物聯的滲透率快速提升,以及信創、金融IT高景氣度帶來的投資機會。
6月初宣布推出鴻蒙相關課程的在線教育公司——傳智教育曾收獲8天7板,其中6月16日還上演了“地天板”走勢。不過,傳智教育關于鴻蒙系統相關課程的經營顯示,截至目前,公司鴻蒙系統相關課程主要包含鴻蒙設備開發課程及鴻蒙系統應用開發課程。上述課程以線下免費實訓課和線上免費推廣課的方式講授,旨在推廣鴻蒙系統并推廣公司現有主營課程,課時很短且不收取費用,傳智教育主營課程是為期4-6個月的系統性數字化人才培訓課程,因此上述課程與公司主營課程存在較大差異。
截至目前,傳智教育鴻蒙系統相關課程,全部未收取費用,以公益性和推廣性為主,尚無法形成收入。而公司主營業務為數字化人才培訓業務,目前與鴻蒙系統相關的課程研發及講授尚處于初期階段,同樣未形成收入。
中證指數發布的證監會行業數據顯示,傳智教育所處的“教育”行業滾動市盈率為56.12倍,靜態市盈率為58.56倍,市凈率為10.93倍。傳智教育當前的滾動市盈率、靜態市盈率和市凈率均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概念龍頭股市盈率均高于同行
另一家公司科藍軟件已經提前實現上漲。今年5月,有投資者向公司提問道:“6月2日正式發布鴻蒙商用版本,科藍軟件將同步發布華為鴻蒙移動金融兼容工具與方案,是否屬實?”
5月31日,科藍軟件在公共平臺上回復稱:“公司將同步發布鴻蒙系統兼容性工具和移動金融鴻蒙版本兼容方案?!惫蓛r表現上,2021年5月24日至6月21日,科藍軟件股價持續上漲,區間漲幅達148.49%,與同期創業板綜指偏離度較大。為此,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向科藍軟件發去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數字貨幣業務以及與華為合作的具體內容及方式,并結合在手訂單及預計新增訂單情況,說明相關收入預計對公司2021年業績的具體影響。
經過數日等待,科藍軟件針對其與華為合作的情況,給出了相關經營數據:公司與華為相關業務在2020年已確認收入38.55萬元,對公司當期營業收入及凈利潤的影響非常小。截至目前,2021年華為相關業務已簽署在手訂單額為1437萬元,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9.33億元,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0.38億元。
另外,數字貨幣業務2020年未直接產生營業收入,數字貨幣相關業務為創新型業務。目前,公司尚未產生關于數字貨幣的在手訂單,數字貨幣相關業務均在技術驗證、商務談判和合同簽署中。這也意味著,近兩年營業收入中,華為業務量占科藍軟件業務總量比重較小。
中證指數發布的證監會行業數據顯示,科藍軟件所處行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滾動市盈率為56.78倍,靜態市盈率為60.18倍,市凈率為4.95倍。公司當前的滾動市盈率、靜態市盈率、市凈率均高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
根據工信部數據統計,2020年,軟件產品實現收入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占全行業比重27.9%。2020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4萬家,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8.16萬億元,同比增長7.8%;人均實現業務收入115.8萬元,同比增長8.6%。在具體領域上,信息技術服務實現收入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1.9pcts,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的61.1%。
“華為發布的鴻蒙系統,國產替代使市場對行業有較大的預期空間?!睂Υ?,市場人士提醒道,“部分公司股價因為市場熱點大漲大跌,很多高位買入的股民損失慘重。投資策略上,短期建議關注漲幅較小、估值合理的方向,關注細分行業中的優質賽道?!?/p>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