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6月策略出爐:A股市場有望挑戰前期高點
隨著市場情緒的快速修復,兩市成交連續突破萬億元。針對6月份的操作策略,券商認為6月份市場有望延續震蕩上漲格局,或挑戰前期高點,關注量能釋放以及板塊輪動;保持原有投資節奏,配置景氣度和估值相匹配,尤其中報會有超預期表現的方向。
東莞證券:市場有望延續震蕩上漲格局
2021年6月行情研判:有望延續震蕩上漲格局。從2021年6月的市場環境來看,雖然疫情仍有反復,但疫苗接種加快將繼續推動海外經濟復蘇,國內經濟穩步運行,管理層出臺政策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有助于緩解短期對通脹擔憂。而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以及大小非減持壓力的緩和,以及北向資金流入勢頭延續,將對市場資金面構成支持。整體來看,大盤呈現震蕩攀升走勢,成交活躍度提升,技術面逐步走穩,國內經濟運行穩定,金融委表態加快資本市場改革有助于提升市場信心;而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加上北向資金持續流入和大小非減持壓力減弱,有助于市場進一步回暖,預計6月份市場有望延續震蕩上漲格局,或挑戰前期高點,關注量能釋放以及板塊輪動。
操作上建議優選行業龍頭,擇機布局。行業方面,建議關注金融、基建、有色、化工、電氣設備、食品飲料、醫藥、TMT、家電、國防軍工等板塊。綜合市場以及基本面等因素,在行業配置上,6月建議超配金融、有色、化工、電氣設備等。
民生證券:保持原有投資節奏不追漲
近期市場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人民幣升值預期,上周北向資金因此流入規模明顯放量,以今年維度來看,美元持續貶值、通脹繼續上行反而會加速美聯儲收緊的節奏,而且隨著美國財政刺激逐步退出,以及三季度美國疫情得到控制、失業救助結束,一旦就業數據明顯好轉,市場會重新開始反映收緊預期。在收緊預期下,后續會出現的宏觀環境組合應該是名義利率抬升壓制估值、美元回升、通脹在需求最終走弱前維持高位震蕩。
思考6月份的行情,重點需要判斷當前由人民幣升值預期催化的上漲是否能夠持續,當前的上漲主要是估值層面的波動,和基本面的關系不大,因此核心就是看資金能否接力。根據歷史經驗,外資的交易一般遵循大跌大買的原則,除非是剛納入北向的新標的,否則都會盡量將持倉成本限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因此在目前核心資產的估值水平下,后續北向資金持續流入的量級是值得懷疑的。對比之下,內資反而偏向謹慎,盈利兌現預期下造成市場熱點快速輪動。上漲的上限在哪里呢?2月中旬的回撤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基本意味著本輪股市行情中拔估值階段的結束,也為后續的上漲設定好了上下限的錨,除非基本面發生非常大的扭轉,否則估值上限是很難突破那時候的水平,在配置上可以重點進行參考。
整個6月份的策略,建議保持原有投資節奏,不宜跟著近期的熱錢去追漲,應該繼續去配置景氣度和估值相匹配,尤其是中報會有超預期表現的方向,在配置上由于目前市場熱點輪動過快,最好保持行業均衡配置,尤其是在科技和消費上。
推薦:1、消費板塊:白酒、乳制品、休閑食品、家電;2、科技板塊:半導體、鋰電、計算機;3、周期板塊:①地產鏈上的家居、物業、建材;②有產能限制或中長期需求基礎的有色、化工龍頭;③保險、低估值銀行。
國信證券:把握匯率升值的機會
展望6月,建議積極把握匯率升值的機會。一方面,匯率升值可以進一步倒逼中國企業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匯率的升值預期有利于國際資本的流入。
長期看,人民幣升值可以倒逼中國企業產業升級,實際上人民幣升值可能更多的也還是產業升級的結果。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充分說明了依靠轉型升級才是未來發展的長久之道,單純依靠生產成本優勢依靠匯率貶值是沒有長久競爭力的。
從短期看,匯率升值的直接利好,是有利于外資的持續流入。對于海外投資者來說,決定其流動性的其實就是考慮匯率變動的股市回報率,即A股的美元回報率。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二是A股本身的漲跌空間。雖然影響外資流入的長期因素在于A股的基本面和估值,但是隨著人民幣市場化進程的加速,匯率因素也成為影響海外投資者投資A股收益的一大重要影響因素。
5月最后一周(5.24-5.28)北向資金累計流入凈額創了單周流入凈額的新高;其中,25日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217億元,創下互聯互通市場開通以來的單日歷史之最。
穩定的匯率變化預期有利于穩定外資的收益率預期,而如果更進一步,升值的匯率預期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導致外資加速流入。無論是從中國經濟的發展優勢來看,還是目前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對中國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來看(目前配置中國權益資產比例明顯偏低),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外資流入一定是大勢所趨,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引導海外資金配置A股資產非常有利。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