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核心員工 今年11家科創板公司推股權激勵
4月底以來,科創板公司密集推出股權激勵預案。業內人士認為,股權激勵通常一方面有利于核心團隊的穩定,另一方面股權激勵行權條件中通常對未來三年的凈利潤增速/營收增速有要求,能夠鎖定未來的高增速。
11家公司推出股權激勵預案
本周四,金山辦公推出上市后首份激勵計劃(草案)。按照計劃,金山辦公將向200多名員工授予87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45.86元/股。
具體來看,金山辦公擬向激勵對象授予87萬股限制性股票,約占公司股本總額的0.19%。其中首次授予70萬股,約占公司股本總額的0.15%,首次授予部分占本次授予權益總額的80.46%。本激勵計劃首次授予部分涉及的激勵對象共計223人,約占公司全部職工人數2824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7.9%。
其中,公司財務負責人CUIYAN獲得限制性股票數量為3萬股;董事會認為需要激勵的其他人員共計222人獲授67萬股。尚未授予的17萬股限制性股票將預留下來用作以后的激勵。
金山辦公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業績考核目標為,自2021年起及截至考核當年的累計營業收入之和,以2020年營業收入為基數增長率分別不低于25%、181%、369%(目標值),觸發值目標為20%、164%、330%(實現目標值限制性股票歸屬比例100%,實現觸發值歸屬比例90%)。
5月8日,佳華科技發布關于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的公告。
公告顯示,此次激勵擬授予在公司(含子公司)任職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中層管理人員、技術骨干以及業務骨干共計104人,約占公司全部職工人數的8.78%,授予總計270.67萬股限制性股票,約占公司股本總額的3.50%。其中,首次授予216.54萬股,限制性股票預留54.13萬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為50.81元/股。
公司選取年度營業收入增長率及數據運營服務收入額完成情況作為公司層面業績考核指標,其中年度營業收入增長率目標值為公司2021-2023年較2020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20%、45%、75%。年度數據運營服務收入目標值為公司2021-2023年年度數據運營服務收入額不低于30000萬元、40000萬元、50000萬元,相較于2020年23060萬元的數據運營服務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30.1%、73.5%、116.8%。
根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已有金山辦公、佳華科技、華峰測控、澤璟制藥、聚辰股份、江蘇北人、凌志軟件、祥生醫療、聯贏激光、復旦張江、山大地緯11家科創板公司發布股權激勵預案。從預案披露時間點來看,1月僅有1家,2月、3月沒有披露,4月24日以來公布預案的公司明顯增多。
關注股權激勵公司中次新股
“股權激勵通常一方面有利于核心團隊的穩定,另一方面股權激勵行權條件中通常對未來三年的凈利潤增速/營收增速有要求,能夠鎖定未來的高增速。”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認為,過往經驗來看,在信用收縮期,股權激勵公司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相對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具備一定優勢,一是由于高盈利增速的支撐,二是估值跌幅相對較小。但對系統性風險同樣抵抗不足,2015上半年-2016年初的股災以及2018年貿易戰殺估值同樣比較嚴重。
根據知名法商數據公司理脈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自2019年6月開板以來,截至2020年底,共有67家科創板公司發布70個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廣度達到31.16%,遠高于同期滬深兩市其他板塊股權激勵計劃占新上市公司的比例。在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科創板公司中,激勵對象人數占到了上市公司總人數的比重平均值為23.62%,有5家企業激勵人員比重超過了90%。
根據Wind進一步統計,今年以來已有42家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從行業分布看,已披露股權激勵方案的公司中,半導體、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卡脖子”行業的公司數量占比超過四成。此外,絕大多數公司選擇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作為激勵方式,激勵對象涉及核心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其他骨干員工。
劉晨明認為,去年5月開始,央行已經收縮了貨幣。向前看,2021年強調“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再進一步大幅收縮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目前DR007中樞不再上移,圍繞2.2%波動,已經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意味著基本處于央行決策的合意水平上。信用在去年10月到達頂點后,2021年繼續收縮已經比較確定,而股權激勵能夠鎖定未來高增速,在信用收縮殺估值時有盈利支撐,大概率能夠獲得超額收益,具備逆周期性,進可攻退可守。
“一方面關注哪些股權激勵公司具備多項歷史上能夠獲得更高超額收益率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關注股權激勵公司中的新股、次新股,公司上市后不久就進行股權激勵刺激,鎖定未來盈利增速,可能代表公司發展迅速。”劉晨明進一步認為。
從二級市場來看,今年披露預案的11家公司漲跌互現。其中,復旦張江預案披露后截至14日累計漲幅為26.93%。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