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爆發 短期市場進入反彈窗口期
周一,A股放量單邊上行,創業板指漲幅超過4%,創逾14個月最大單日升幅。兩市成交放量,創逾一個月新高,北向資金大規模跑步入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爆發,鋰礦、無人駕駛等概念全線爆發。業內分析認為,在重要會議召開之前,市場進入風險偏好改善的反彈窗口期,但深跌反彈往往是減倉良機,市值與估值下沉仍是主旋律,結構性機會關注中小市值科技股、新能源汽車等主題。
華為賣車引爆汽車產業鏈
上周五,美股繼續上漲,道指和標普500又創新高。外圍股市一片向好,A股也迎來反彈。19日A股放量單邊上行,個股賺錢效應較好。兩市共3025股上漲,1022股下跌;其中94股漲停,9股跌停。上證指數漲1.49%,報收于3477.55點;深成指漲2.89%,報收于14117.80點;創業板指漲4.14%,報收于2898.73點,創逾14個月最大單日升幅。
19日盤面最大的熱點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個股,漲停潮涌。華為日前發布了一段自動駕駛視頻,而且有消息稱華為旗艦店將從4月20日起開始賣車。此消息燃爆A股,新能源車概念掀起漲停潮,北汽藍谷、安凱客車、廣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汽車、東風科技、長鷹信質、小康股份、渤海汽車等逾20股漲停。
無人駕駛跟風走強,路暢科技、華陽集團、亞太股份、萬安科技、合眾思壯、聯創電子、模塑科技、高新興漲停。鋰電池同步崛起,贛鋒鋰業、天齊鋰業、永興材料、天際股份、多氟多、天賜材料、拓邦股份、江特電機、融捷股份、豪森股份漲停。此外,鋰礦、稀有金屬、消費電子等概念板塊紛紛大漲。
成交放量 北向資金加速進場
與前段時間反彈不同,19日A股放量單邊上行,兩市合計成交額8615.4億元,創出逾一個月新高,市場熱情被重新點燃。
北向資金方面,買入力度不斷加大。4月19日,北向資金凈買入163億元,從全天買入趨勢來看,早盤凈買入138億元,午后買入力度雖有所減弱,但仍維持連續買入的態勢。19日,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金額為今年以來次高,年初1月8日凈買入額超過200億元,歷史凈流入額排名第八。其中,滬股通凈買入65.59億元,深股通凈買入97.56億元。本月,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達356.99億元。
從行業資金流向來看,Wind數據顯示,主力資金凈流入200多億元,多數板塊大幅凈流入。其中信息技術板塊凈流入額超過70億元,位居首位;材料板塊凈流入額超過60億元,緊隨其后;工業、金融、可選消費、醫療保健板塊凈流入額亦較多。僅公用事業、房地產、能源板塊小幅凈流出。
深跌反彈或是減倉良機
方正證券策略研究19日分析指出,重要會議召開之前,市場進入風險偏好改善的反彈窗口期。但中期來看,深跌反彈之后仍需要減倉,核心在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宏觀經濟環比動能的高點在去年11月以及今年3-4月,后續經濟將逐步確認頂部,股票市場見頂的時間和經濟基本同步;二是流動性將逐步進入緊信用的窗口期,貨幣條件相對穩定,但壓降非標的趨勢明確,存量社融增速將向名義GDP增速回歸,后續需要關注通脹預期的變化對流動性環境的影響;三是風險偏好難以全面抬升,抱團股估值仍處于偏高的水平,市場結構性行情的特點較為突出。
配置上,方正證券認為,春節之后,市場的風格明顯切換,大市值、高估值、高價股開始跑輸,市值與估值下沉開始成為主旋律,本質上是交易擁擠以及估值極度割裂之后的再平衡,后續可繼續關注。結構性機會可關注中小市值科技股,受益于利率的階段性下行以及產業維度的催化劑。此外,還可以關注新能源汽車、產品漲價等主題機會。
華安證券策略研究19日分析則建議投資者把握疫后消費復蘇、一季報業績超預期和低估值三條投資主線:一是疫后消費復蘇主線,目前消費正處于持續修復期,尤其是服務消費仍有長足恢復潛力和空間,關注機場航運、旅游景點、酒店餐飲等;二是一季報業績超預期和持續高景氣主線,目前正值一季報披露窗口,業績超預期和持續高景氣板塊將受到更多青睞,可關注有色、化工、半導體等;三是低估值板塊,具有高性價比和安全邊際優勢,關注銀行、保險、建筑、建材等。主題方面,全球氣候峰會召開在即,關注碳中和貫穿全年的投資機會,包括傳統八大高耗能行業和新興新能源產業鏈。
記者 陳慧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