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能科一季度業績預告超預期 “第二增長曲線”有望形成
內容摘要:4月12日,A股市場領先的綜合清潔能源服務商——協鑫能科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期內業績同比上升。按公告所示,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億元-1.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77%-100.27%;基本每股收益0.1035元/股-0.1331元/股。
正文如下:
一、一季度業績預告表現超預期,全年可保持高增長態勢
近日,協鑫能科發布的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4億元-1.8億元,同比增長55.77%-100.27%。
(1)公司業績預告表現遠超市場預期,呈現加速跡象
業績預告超預期的主要原因或來自兩個方面:第一,2020年新增投產裝機容量帶動2021年一季度運營收入增長,2020年全年的并網裝機容量約為519.4MW,且主要集中在去年下半年;第二,2021年一季度新增并網裝機容量150MW,截至2021年3月底,公司燃機熱電聯產裝機規模因此而提升至2797.14MW,隨著在手項目發電量的提升,帶動公司在2021年一季度的運營收入實現了較高的同比增長幅度。
結合2020年全年業績來看,協鑫能科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速度達到了44.80%。來到2021年一季度,按業績預告提供的指引,一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的預期增速的下限約為55.77%,預期增速的上限約為100.27%,從季度增速數據可體現出業績加速現象,以及進一步延續了2020年全年盈利能力改善的趨勢。
(2)預期2021年全年新增裝機規?;蜻h超去年
2021年一季度,協鑫能科高州協鑫燃氣分布式能源項目(150MW)投運。而在年報業績公布時便知道了,截至2020年底,公司核準項目裝機容量及在建項目裝機容量均超500MW, 2021年公司在建項目1246.8MW,計劃新開工項目725MW。因此,2021年全年新增裝機規模會遠超去年,為全年業績維持高速增長提供了充分條件。
去年以天然氣、風能為主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90%,今年一季度落地投產項目集中在燃機熱電聯產項目,那么可以推斷今年剩余的三個季度,新增的裝機容量或會以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為主。符合公司在年報公布時提出的整體發展方向:未來將大力開發平價風電,加大可再生能源比例,適度開發燃機熱電聯產及垃圾發電項目,并通過優化資產結構提高盈利能力。
按照當前公告的業績預告可推導出,協鑫能科在一季度的收入或呈現出進一步鞏固表現,并延續去年盈利改善的趨勢,盈利增長加速,短期內可反映出公司的內生性成長能力繼續加強。
二、從“輕裝上陣”到“全面加速”,實現了歷史性的反轉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梳理該公司重組以來的一些重要的變化。
經過數年的努力,終于在2019年公司成功重組霞客環保,注入資產后實現“借殼上市”,隨后亦正式更名為“協鑫能科”,重組的當年,公司的基本面就已經迎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
2020年應該是協鑫能科正式上市之后的第一個完整經營財年,從全年看,雖然受到疫情出現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但在2020年煤炭和天然氣平均價格同比下降的背景以及公司內部經營、管理效率提升等兩大主要利好條件支持下,仍可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并為投資者創造與兌現了價值,表現如下:
多項指標獲得正向改善: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增加4.20百分點至24.64%,ROE(攤薄)較去年同期增加2.54個百分點至14%。
盈利潛力持續釋放:實現歸母凈利潤8.02億元,同比增長44.80%,EPS同比增長52.57%。
現金創造能力初露鋒芒:反映在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凈額數據上面,約為22.83億元,同比增長40.01%。
實現重組上市后的首次分紅:2020年擬每股派發現金紅利1.50元(含稅),合計分紅金額2.03億元,占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38.64%。
來到2021年,按照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協鑫能科在一季度的歸母凈利潤預期增長超預期,不但承接2020年以來的增長趨勢,而且或在多項指標改善支持下,盈利潛力加速釋放。
以上關于公司過去在資本市場變化的種種追溯,不難總結出,這是一個從“輕裝上陣”到“全面加速”的過程,反轉特征亦相當明顯。
一般而言,任何重新進入加速成長通道的企業,均是受到公司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以及底層邏輯變化所推動。這些若反映在協鑫能科的身上,概括起來又會是怎樣?接下來繼續探討和總結。
三、重點聚焦與持續轉型,開創綜合新能源服務商“產業運營+產業投資”模式
站在中長期角度,協鑫能科投資價值的變動,顯然與其當前所重點聚焦的主航道及持續進行的戰略轉型方向所密切相關。
(1)聚焦綠色能源運營和綜合能源服務
當前,協鑫能科業務主要形成了綠色能源運營與綜合能源服務兩大板塊,也體現出雙輪業務驅動的發展模式。
在綠色能源運營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并網總裝機容量為3680.04MW,其中,燃機熱電聯產2647.14MW,風電524.4MW,生物質發電60.5MW,垃圾發電116MW,燃煤熱電聯產332MW。隨著風電發電成本逐漸降低,公司計劃將重點建設平價上網風電項目、風電大基地項目、風儲一體化項目,以及具有競爭力的燃機熱電聯產和發電項目,因此,多元化的綜合新能源結構特征,將會在未來的新增裝機結構上得以繼續體現。
據長城證券最新發表的研報指出,目前該公司在手項目充足,在建和擬建項目合計規模接近2000MW。這意味著,無論在裝機規模,還是在發電量、供汽量、垃圾處置量方面均存在持續提升的潛力,該板塊對應的營收增長確定性較高。
在綜合能源服務方面,與綠色能源運營業務催生出協同效應。借助園區熱電聯產的先發優勢,協鑫能科率先進軍綜合能源服務領域,據了解,公司目前已在售電、需求側、供熱、儲能等領域服務著逾4000家的工商業客戶。
未來隨著公司在以上業務能力、運維技術不斷升級迭代的支持下,將有機會為更多工商業企業客戶提供“量身定制”一站式與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解決方案,因此該板塊的盈利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而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創新和推進也在不斷加快。
協鑫能科把核心業務不斷聚焦在綠色能源運營和綜合能源服務兩個方面,內部協同效應亦得到了持續釋放,來自于這兩方面的營收不但獲得了穩步上揚的機會,也成為了公司自由現金流創造的“最初起點”,亦因此變成了協鑫能科業績增長和投資其他新業務的最大“壓艙石”之一。
此外,公司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龐大客戶規模與多元化綜合能源管理服務能力,為公司業務平臺化、生態化、智能化及輕資產化奠定了深厚基礎。
(2)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打造領先的移動能源服務商
成功重組上市之后,協鑫能科不斷調整自身轉型的“節奏”和思路,其目標或是結合自身獨特的優勢往更廣闊、更快速的大賽道進行切換。
2020年,加速拓展能源綜合服務業務,圍繞新能源發電領域持續開拓配售電、儲能、電力需求側管理、數據中心等多元化的綜合性服務。從能源生產商加速向綜合能源服務的角色轉型。
2021年一季度的業績預告已昭示著協鑫能科或進入“全面加速”的新時期,公司也快速捉住“碳中和、碳達峰”歷史性投資機會,在3月份宣布擬開拓電動車換電業務,并與中金資本合作成立主題基金哺育產業鏈生態,總規模不超過100億元,首期規模約為40億元。
公司選擇綠色出行生態作為發力點,因此主題基金將圍繞移動能源生態進行股權投資,主要投向充換電網絡、網約車出行平臺、智能車輛管理平臺、電池資產管理、電池梯次利用等移動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優質項目,進而最終謀求打造成為領先的移動能源服務商。
(3)聚焦在綠色出行領域的股權投資業務,有望發展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
隨著轉型的加速,以及新業務、新賽道的開拓,協鑫能科開創性地探索出獨一無二的“產業運營+產業投資”戰略模式,對于其形成高聳的競爭性壁壘與獨特的價值創造能力至關重要。
持續增長的產業運營創造的穩定現金流,為產業投資業務的發展壯大提供強大支撐,而產業投資正是公司全力押注“碳中和、碳達峰”的全新戰略舉措,有機會驅動公司步入“星辰大?!?。
四、開啟價值重估的三個方向
按照前述,若全年業績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則協鑫能科當前的估值水平(即PE-TTM)14倍可判定為被低估狀態。
從邏輯上來說,要改變或結束被市場低估的狀況,開啟估值修復或重估之路,大概可從三大方面進行共同合力,第一是維持成長性,第二是增長的確定性和持續性,第三點是估值換擋。
結合協鑫能科目前情況,不難發現,其持續業績增長的表現和步入全面加速階段成功驗證了第一條;公司的業務聚焦在核心主業和持續加速進行的轉型的做法,確保了未來增長的確定性和持續性,驗證了第二條;在產業運營主模式的支撐下成功開拓出產業投資的輔助模式,據此而形成的“第二增長曲線”將為公司未來必將出現的估值換擋和增長速度換擋,提供了可實現的路徑,再次驗證了第三條。
由此可知,三方面合力的條件已然齊備,協鑫能科走上價值重估之路的判斷,基本上已是“板上釘釘”。依據最新市場數據,公司百億元級別的總市值規模所對應的或許只是重新定價剛剛開始的階段。
以2020年年報業績公告為分界點,若此前完全屬于由0到1的階段,那么在此后,公司便正式邁入從1到10的“天花板”不斷被打開的全新成長階段,而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的公布,以及與中金資本合作成立“碳中和”主題基金的事件,順勢便成為了“引爆點”。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