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股份:抓住展會契機 線上線下齊頭并進
“十四五”開局之年,企業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企業間的競爭,不僅表現在品牌、技術、質量、管理等方面,如何讓產品變商品?如何從原料生產到消費購買?營銷渠道起著關鍵作用。
從廣告到經銷商,從學術會議到展會,從線上醫療到新媒體營銷等等,營銷渠道千萬條,怎么用好每一條則至關重要。眾所周知,展會已成為企業品牌宣傳、渠道拓展、人文交流、產品銷售的重要活動,讓展品變商品,全面激活市場潛力。
近日,以“商品重構,激活市場下沉”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健康商品交易大會(西鼎會)在海南海花島盛大舉行,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受邀參展。
作為2021年度首個中國醫藥產業全國性盛會,超500+醫藥工業企業參與,搭建從商品交易到政策對接,從市場開發到售后服務的橋梁,西鼎會已成為針對區縣藥品零售市場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成交量最大的供零交易平臺。
2021展會拉開帷幕,企業圍繞展會進行的品牌營銷豐富多彩,如果僅僅依靠展會現場的品牌露出,聲量就過于單一,隨著展會的結束,傳播也將減弱。
解決這一問題,企業已然選擇了新媒體渠道的加持,抓住轉瞬即逝的展會契機,線上線下齊頭并進,從產品定位出發,打造一個多渠道營銷的組合戰略,以實現擴大市場規模的愿景。
提升終端服務 大品種實力圈粉
據了解,本屆西鼎會現場有來自400多個縣、200多個縣級市,年銷售規模超3000萬元以上的1500+優質連鎖藥店,在“商品重構,激活市場下沉”論壇上,眾多健康領域大咖分享了商品重構與需求滿足、商品力優化、運營之道等精彩觀點。
現場,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于各展位之間。一處現代風格,中式裝飾展位格外吸睛,紅色大字中國北京同仁堂和雙龍標居中呈現,同仁堂股份集團和同仁堂科技集團位列兩側,引人注目。
其中,同仁堂股份攜包括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等處方藥系列,同仁烏雞白鳳丸、五子衍宗丸、鎖陽固精丸、坤寶丸為代表的OTC系列,及以國公酒為代表的藥酒系列和同仁御酒食品酒等在內,多達40余個品種在展會上亮相。
據悉,本次產品展示最大亮點是突出大品種,品類清晰,涵蓋了心腦血管類、補益安神類、消熱袪火類、消化類、兒科類、婦科類、藥酒類,及危急重癥、專病類等藥品,吸引了眾多客戶咨詢了解,產品講師耐心地向客戶講解,業務代表就經銷相關政策與客戶進行商談,為今年的營銷工作開好局,以求實現全年銷售開門紅。
“公司成立大品種項目專項小組,搭建專業人才管理平臺,完善營銷團隊架構。”據同仁堂股份業務負責人介紹,以五子衍宗丸、同仁烏雞白鳳丸、國公酒、坤寶丸、鎖陽固精丸等5個OTC品種為主,多措并舉提升渠道推廣、終端服務和政策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股份現場安排了各大區業務負責人微信平板,實現了點對點的溝通、洽談,方便了客戶及時了解產品信息和企業政策,此舉意在強化終端服務,以專業、精細、全面的標準規范服務大眾,拓寬下沉市場,讓優質的產品惠及更多人群。
同時,在展會期間設置了互動小游戲,觀眾通過掃描同仁堂股份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以及官方網站的二維碼,可實時查看產品介紹、公司簡介和企業文化等內容,吸引了眾多觀眾紛紛打卡。
從展會中透出的信號不難看出,同仁堂股份突出大品種,加大終端市場支持力度,用數字化營銷助力渠道,提升服務質量,讓更多的消費者為同仁堂產品點贊。
線上營銷協同 賦能渠道拓展
展覽時間是短暫的,僅僅依靠展會現場的品牌露出,聲量過于單一,隨著展會的結束,傳播也將減弱,為最大程度提高聲量,同仁堂股份有自己的行動。
據介紹,同仁堂股份經營分公司根據品種的功能功效,結合不同目標人群需求方向,通過多個新媒體平臺,邀請知名中醫專家、KOL,將頭部流量平臺、IP內容、社會話題聯動整合推廣,深入淺出的為廣大用戶普及中醫藥知識。
展會只是一個節點,同仁堂股份有節奏、有步驟地延伸傳播戰線,展會前組織開展了“身邊的中醫藥”系列活動之“中醫名家云課堂”,如以“初春,打好心腦血管‘保衛戰’”為主題,直播講授了國公酒、同仁牛黃清心丸兩個品種,直播觀看人次分別高達104萬余人、126萬余人。
在展會期間,適時在微博通過#同仁小課堂#話題,傳播中醫藥科學,倡導治未病防微杜漸的健康意識。同時,以“和光同行”為主題,連續在官方微博發布2期短視頻,對展會的臺前幕后進行全方位展示。
營銷渠道是連接商品和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同仁堂股份發揮品牌優勢,以大品種貢獻發展新動能,以“互聯網+終端”多元結合模式,實行大品種“一品一策”的營銷思路,融合線上和線下,拓寬渠道,激活市場。
據中康CMH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藥品零售下沉市場總量已達3124億元,在未來5年預測將達3925億元,潛力巨大。
隨著健康消費意識全面覺醒,消費者對高品質健康商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面臨巨大的市場機遇,同仁堂股份積極激活市場潛力,在數字營銷賦能下,抓住全方位合作的精準機會,實現經營業績新增長。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