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熱議“黑色星期五”
A股“黑色星期五”來得比較猛烈,各主要指數周線均為五連陰。《大眾證券報》讀者俱樂部的朋友們有點焦慮,期待的股市春天遲遲沒有到來。
“周五股市大跌,很多人講得頭頭是道:什么美債長期收益率創新高,什么美股大跌,什么談判不樂觀等等一套一套的。講真的,現在互聯網時代了,炒股的賣菜大媽都知道這些原因了,但這對股票買賣有實際意義嗎?”網友“超級基民”認為,股票投資要賺錢,散戶選股時必須要有點前瞻性。很多個股,尤其是合理估值個股,都比指數2440點要低。有人說現在的市場格局是一個大熊市的頭肩頂,他是不信的。上一次出現了這樣難堪的低位頭肩頂是2018年,但那時是去杠桿的特殊環境。“個人覺得,散戶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耐心,長期看,資金搬家效應還在,那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資金還會進來的,只是需要一個契機。”
“散戶虧損的直接原因就是他高買低賣了。追漲殺跌是大多數散戶都忍不住會犯的毛病。一看哪個股漲得好、漲得多,就追哪個。如果自己買的股跌了,馬上殺了那股,割。”網友“幽靈”覺得能買進來,能賣出去,肯定是有對手盤的。“機構肯定是低的時候買買買,高的時候賣賣賣。一時套是很正常的,任何人任何機構不可能一買就漲。只要公司沒問題,拿著就是了。沒耐心投什么資,錢是那么好賺的嗎?農民今天種地撒種子,難道天天去地里看莊稼成熟了沒有?打雷下雨,他會害怕今年莊稼完蛋了嗎?當然不會,他知道,秋天來了,莊稼自然就熟了,那時候去收割就行了。”
“目前應該是個混沌狀態,前期所謂的抱團股得到了很大的調整,順周期的低估值價值股有了一定的修復,接下去何去何從就要看大勢了。但國內的市場現在不是孤立的,中國股市還是受到了美股的影響,盡管這個影響度在慢慢變小,但是一下子要完全擺脫是不太現實的。”網友“風之子”覺得,中國實體經濟一季度的數據肯定是不錯的,但也不能過分樂觀,這只是跟去年同期對比的結果,所以在這樣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簡單的樂觀或者悲觀都是無所作為的態度。這個時候做投資,需要的是定力,需要的是對自己個股選擇和控制倉位的能力的把握。
“短期來看,中國股市還會受到談判結果的影響,但這個都是短期的,中美之間的格局基本已經成形,要做太大改變是不太現實的。”網友“村長”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能不能更多地走出自己相對的獨立性?每個投資者都可以有自己的期待。在自己投資風格的框架內,他會把倉位控制在60%;不受周期影響,超級白龍馬的持有籌碼不動;順周期的、低估值的適當減少,保持合適的配置;前期各行業龍頭有選擇的跟蹤觀察,不盲目介入;個別成長性、看好的行業中的個股,重點跟蹤、適當配置。
記者 李忠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