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絲路電商將獲推動
2月24日,國新辦舉行加快商務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布會。2020年,全國居民消費出現回升,網絡購物、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得到快速發展,離島免稅購物銷售額翻番。
外貿產業將迎政策利好
2020年,國務院圍繞基本盤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貨物進出口額達到32.2萬億元,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外貿的規模和國際份額創了歷史新高,鞏固了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的地位。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增長31.1%。市場采購2020年出口7045.4億元,增長25.2%。
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對今年外貿形勢作出了嚴峻復雜的判斷。王文濤表示,從需求來說,由于整個疫情的情況仍有一些起伏,所以對今年外貿形勢的判斷是嚴峻復雜。從供應鏈、產業鏈看,影響穩定的因素仍然在發展,將堅決穩住外貿外資的基本盤,重點實施優進優出計劃、貿易產業融合計劃和貿易暢通計劃。
具體措施方面,將解決國際物流不暢、物流成本偏高問題,鞏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險,抓好抓實外貿信貸的投放,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同時面對新的情況及時調整政策。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新認定一批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培育一批加工貿易產業園區,建設一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擴大進口規模,帶動相關產業提質增效。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進一步發揮平臺的作用,辦好第四屆進博會、2021服貿會,還要用好廣交會以及首屆消博會這些重要的展會平臺,為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做貢獻。要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比如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
離島免稅日均銷售額超1.2億元
此外,近期備受關注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探索也頗見成效。
2020年,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總體方案發布后,海南省去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貨物進出口增長3%,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政策的效應開始顯現,全年新設市場主體31萬戶,同比增長30.9%;新設外資企業1005家,同比增長197.3%;引進人才12.2萬人,同比增長177%。離島免稅購物新政策實施以后,到2020年年底,離島免稅的日均銷售額超過1.2億元,同比增長2倍多。
王文濤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大局、重大戰略,大力推進總體方案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政策舉措落實落細,不斷提升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更大進展。
網上年貨節銷售額超9000億元
近些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渠道。數據顯示,去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到社消零總額的比重接近1/4。前不久,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開展了“2021網上年貨節”,帶動了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了9000億元。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表示,商務部今年將重點開展頂層設計,推動創新發展。
目前,商務部正在編制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積極發展新型消費,加快培育直播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業態和新模式,積極打造“雙品網購節”等消費升級平臺,豐富網上消費內容與場景。
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方面,支持實體商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指導電商平臺為中小企業賦能,深入發展農村電商,推動實施“數商興農”。此外,還將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拓展“絲路電商”的朋友圈。
管理方面,商務部將加強電商的行業管理,一方面做好正面引導,加強電商的誠信體系建設,推動電商企業開展誠信承諾,建立誠信檔案,推動行業自律;另一方面要加強剛性的約束。推動完善電子商務的法律規制,督導平臺企業合規經營,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
物流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物流方面,我國流通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約14.7%,較發達國家高6個百分點左右。冷鏈物流方面,發達國家農產品腐損率不到10%,而我國肉類腐損率約12%,果蔬約18%。
王文濤表示,要提升流通網絡布局,重點抓骨干網絡,合理規劃商品的集散中心和綜合物流園區、公共配送中心等;提升流通基礎設施,重點打造“一刻鐘”的便民生活圈,農村重點健全商業體系,改造縣鄉村三級的商貿流通網點,完善物流配送網絡,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到2025年,每個縣城都要有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鄉鎮要有商貿中心,村村要通快遞,要全覆蓋。
商務部將鼓勵和引導流通企業搶抓機遇,能夠在流通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面跨越式發展。此外,還將鼓勵和引導創新轉型,立足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跨界融合。
此外,還要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重點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創建,推動流通創新與產業變革的深度融合。提升內外貿一體化程度,構建國內國際市場的暢通。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